公司名称:南京尚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人:高女士
手机:13851583215
邮箱:m15951960256_4@163.com
网址: www.zgxzjk.com

详细信息
生物产业机构
发表时间:2014-8-1   阅读次数:5535   [返回列表]

生物产业机构 : 

开设此专业的院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1]、暨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南昌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潍坊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长治学院、山西农大、晋中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吕梁学院、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长沙医学院等等。(共336所本科院校)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知识,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毕业生

  生物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生物学,化学

主要课程

  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育种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

  四年

  医学生物技术:五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上海大学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

简介

  上海大学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1]成立于2006年11月。现有全职研究人员6人,管理人员2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和硕士生30余人。研究所拥有配套的生物实验室和计算机房。

  研究所的办所宗旨是用在系统水平处理生物问题的新思路来研究生命现象,以达到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生命”这个21世纪重大的科学挑战。具体地说,对参与生物过程的生物分子、细胞、器官和活体(organism)同层次中的相互作用和各层次间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多尺度、动态的复杂系统开展综合交叉性的研究,以达到上述目标的实现。在近一段时间内,研究所将集中力量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和植物成长发育系统生物学研究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同时,也逐步组织力量开展在纳米水平上的生物分子动力学和基于自然选择进化论的相关生物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

  研究所的办所方针是开放性。一方面努力把本所建成在上海大学校内进行交叉科学研究的平台,向全校各院系有志于从事交叉研究的老师开放,努力创造条件由他们单独或与所内人员联合进行科学研究,为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积极地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有重点地选择进行实质性合作研究单位。现在已经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台湾中央大学系统生物和生物资讯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生理所以及中科院数学和系统科学院研究所建立了实质性研究联系,或共同开发研究项目,或是科研人员之间建立合作研究关系。通过努力,争取把研究所办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经中编办批准,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6月,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经中编办批

准,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以农业生物技术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挂靠我所的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是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的研发基地。研究所拥有7000平方米的实验区和1200平方米的实验温室,在海南三亚、北京平谷和河北廊坊等地建立了田间示范基地,为功能基因大规模转化、作物分子育种、新品种培育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撑。

  研究所创新岗位编制90人,目前在岗科研人员7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32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院级一级岗位杰出人才2人、二级岗位杰出人才4人和三级岗位杰出人才6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8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68%,已成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研究所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国家需求,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前沿,进一步扩大在转基因农作物和重组微生物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并在植物代谢工程和微生物酶工程等学科前沿形成特色,坚持植物和微生物两大学科群及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开展八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植物基因工程,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代谢和代谢工程,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体系和生物反应器,农业 微生物基因工程,环保微生物基因工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

  “十五”期间,研究所共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1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3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9项(其中获专利授权1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11部。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利用油菜油体表达体系生产鲑鱼降钙素、转Xa21基因抗病水稻、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抗草甘膦基因工程、水稻突变体创制、农业微生物制剂以及植物抗逆性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均获得重大创新和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棉和抗虫三系杂交棉的产业化为龙头,以微生物酶工程系列产品为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先后转让了抗虫棉、甜蛋白、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及乳糖酶等科技成果十多项。

  研究所积极拓宽国际合作渠道,逐步把外事工作的重心从增进交流转向探讨合作,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的来访和交流,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国际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

  作为专门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生物技术研究所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为国家农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简介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前身是南京大学大米草及海滩开发研究所。

  现主体是南京大学盐生植物实验室

  主要从事盐沼-盐土生态系统与系统分析研究、耐盐植物生态工程和盐土农业生态学研究;耐盐经济植物的育种筛选及综合利用研究;耐盐植物细胞工程和植物耐盐机理研究;以及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的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滩涂调查特等奖、国际生态工程杰出贡献奖等多个大奖。

  该所正承担11.5科技支撑项目“耐盐油料植物研究”、11.5科技支撑项目“海滨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以及江苏省“盐土生物质能研发”等多个项目。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成立于1990年,1999年进入实体化运行。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两个系: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大学生化系。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部属研究所: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简介

  我院还是国家基础学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和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前身是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系成立于1986年,是在1956年创建的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的。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是1994年由南京大学生物学系更名而来。 南京大学生物学系历史悠久,追溯历史,南京大学生物学系源于1920年11月原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农科生物学系,先后经历原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国立中央大学植物学系、动物学系,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国立南京大学生物系,金陵大学生物系等历史沿革。数十年来,校系名虽屡经更迭,但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治学传统却是绵延不断,一脉相承的。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本院目前设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生态学三个专业,以及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院工作的核心地位,在机制创新上花力气,在环境建设上下功夫。目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学科研人员共77人:教授27名,副教授32名,讲师助教18名。其中“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A类5人,B类别2人,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7人。

学术研究

  学院坚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推动成果转化,规范产业管理”为指导原则,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之下,科研工作日新月异,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实验室定位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方法进行多肽药物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相关重要技术以及天然产物的研究,建立了一支稳定、高素质、思想活跃的年轻的学术队伍。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此外,学院还拥有许多装备精良,有影响力的实验室。例如功能分子研究所侧重于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自2000年创建以来已经在国际影响较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生物技术研究所则致力于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研究,创造生态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生物系,始建于1926年,曾芸集多位学术大师在这里辛勤开拓,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生物学家。在中国科学院历届生物学部委员中,有30多位曾在我系学习或工作过。2009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简称生命学院,从而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生命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简介

院长致辞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生物系,始建于1926年,曾芸集多位学术大师在这里辛勤开拓,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生物学家。在中国科学院历届生物学部委员中,有30多位曾在我系学习或工作过。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后,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入其他学校院系,生命科学在清华园曾一度处于空白状态。

历经32年的沉寂之后,清华大学于1984年恢复生物系,并更名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受聘为第一任系主任,赵南明教授任常务副系主任。在全体师生员工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清华生物系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力的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2009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简称生命学院,从而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生命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今天的生命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我院教师队伍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83%的教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38名教授、研究员中有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长江特聘教授、1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我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提高,做出了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先后在Science、Cell、Nature等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5项,授权国际、国内专利共103项,且2008年荣获国家专利金奖。

  在学科建设方面,生命学院现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和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生物物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具有明显优势的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新增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现有蛋白质科学、生物信息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抗肿瘤药物国家工程研究实验室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建)。近年来,在结构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植物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和蛋白质药物等学科方向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生命学院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生命学院始终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视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坚持教授上讲台,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生命学院作为“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地;先后荣获多项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全国首批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大批清华生命学院的青年学子已学有所成,活跃在国内外科研、教学、管理岗位及生物技术产业,其中许多人做出了令国内外关注的成绩。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时代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真诚欢迎国内外优秀学者加盟清华生命科学学院,我们热忱地期待您与我院师生一道励精图治,诚实为学,勇攀高峰,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

团队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今天的生科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我院教师队伍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83%的教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38名教授、研究员中有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长江特聘教授、13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我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提高,做出了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先后在Science、Cell、Nature等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5项,授权国际、国内专利共103项,且2008年荣获国家专利金奖。

学科

  在学科建设方面,生科院现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和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生物物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具有明显优势的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新增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现有蛋白质科学、生物信息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抗肿瘤药物国家工程研究实验室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建)。近年来,在结构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植物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和蛋白质药物等学科方向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生科院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生科院始终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视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坚持教授上讲台,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生科院作为“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地;先后荣获多项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全国首批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大批清华生科院的青年学子已学有所成,活跃在国内外科研、教学、管理岗位及生物技术产业,其中许多人做出了令国内外关注的成绩。

未来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时代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真诚欢迎国内外优秀学者加盟清华生命科学学院,我们热忱地期待您与我院师生一道励精图治,诚实为学,勇攀高峰,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源于1929年成立的浙江大学生物系,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曾涌现出贝时璋谈家桢罗宗洛朱壬葆姚錱施履吉施教耐徐道觉等一批杰出的生物学家。

历史沿革

  1929年9月,国立浙江大学生物系成立。1930年6月,聘留德归来的贝时璋博士为系主任;1934年后留美回国的蔡堡博士和谈家桢博士先后继任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生物系随本部艰难西迁。期间,留日植物生理专家罗宗洛博士、留英植物学家张肇骞博士等也先后来浙大生物系任教。1942年,浙江大学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成立,贝时璋先生任主任,开始招收研究生。到新中国成立,浙江大学生物系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由贝时璋先生主持的在细胞水平上开展动物的发育与再生研究;由罗宗洛先生主持的微量元素和生长激素对作物早期发育和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由谈家桢先生主持的瓢虫色斑和果蝇遗传的研究。在当时政局动荡、物质匮乏的困难环境下,先生们凭借崇高的敬业精神,完成了许多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如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院士、肿瘤生物学家姚錱院士、在世界上首次修正人类染色体数量后来移居美国的著名华裔科学家徐道觉等等。新中国成立后,董聿茂、江希明先后任系主任。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浙江大学生物系解散,分别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大、浙江师范学院等校。从1929年始至1952年院系调整共二十三年,其间浙江大学生物系曾鼎盛一时,蜚声海内外。这一时期的系友学长中,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就有贝时璋、罗宗洛、张肇骞、谈家桢、施履吉、朱壬葆、姚錱、施教耐徐道觉等一批杰出的生物学家。

    1952年2月,浙江大学文学院、师范学院、理学院的部分及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浙江师范学院,设立生物专修科,同年8月改建为生物学系,由江希明任主任。1958年10月,浙江师范学院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设立生物系,由陈士怡任生物系主任。1985年12月,生物系在原有生物学专业的基础上,经国家教委批准增设生化微生物专业。1991年,浙江省教委批准设立生物教育、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1993年生物系改名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设有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本科专业;丁仁瑞、毛树坚、郑斯涌、黄纯农先后任系主任,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杭州大学生物研究所,先后由陈士怡、毛树坚、黄纯农任所长。1984年11月,分子遗传学、生物工程基础、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被列入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5年,建立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同年5月,成立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纯农任院长。设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医药三个系和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本科专业。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设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1965年开始招收动物生理学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生,导师分别为江希明教授和陈士怡教授,此后因十年内乱而停止。1978年动物学、遗传学、植物学专业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国务院批准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先后获准设立了动物学、遗传学、植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遗传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5年,原浙江农业大学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1996年4月,成立生物技术系,由吴平任系主任。1996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在此之前,浙江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生态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皆为学校的优势学科,均是全国首批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科。1997年,由原生物技术系、基础课部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及环保系的基础微生物学部分合并成立生物科学系,下设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

  1998年10月四校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1999年7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洪德元院士任院长,吴平任常务副院长。下设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二个系,本科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2002年教育部获准设立生物信息学专业,同年开始招收生物信息学本科生。2006年成立生物信息学系。2002年7月获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生物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先后获得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学、生态学和生物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省重点学科,药用植物资源学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教育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微生物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011年1月,管敏鑫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师资力量

  根据“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资料,该院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3人,副教授45人,中级职称9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省特级专家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求是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

科系设置

  根据“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资料,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和生物信息系,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即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该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大一)225人(含竺可桢学院班);研究生5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6人,硕士研究生249人。2010届本科生读研和出国总比例为82.5%,总体就业率96%。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5%。

科研成果

  根据“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资料,该院有植物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生态、遗传学等6个校级研究所。2010年全院科研总经费7200余万元。现主持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973”、“863”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各类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

  四校合并后,生命科学学院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有植物学、生态学和生物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省重点学科,药用植物资源学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教育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微生物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平稳增长,科研成果不断提升,同时培养和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长江特聘教授”等一批优秀人才,为生命科学学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分页:1 
 版权所有:南京尚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497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