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南京尚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人:高女士
手机:13851583215
邮箱:m15951960256_4@163.com
网址: www.zgxzjk.com

详细信息
养生语录
发表时间:2014-8-5   阅读次数:4080   [返回列表]

《道家养生语录》一书介绍:
内容简介:
道家养生以自然天道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本身,强调自我生命活动的切身体验。道家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于人格的独立。道家养生术方法众多,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其法更是门派众多、形式万千,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也有从有为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真可谓礼法完备、万类俱全。
“追求道,体悟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学道、修道、得道为目的。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中心思想,成道必须修炼。道家养生吸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气功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道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主张性命双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复归于自然之道。
目录:

卷一 明道以养生
养生警语——回归对生命的关怀
回归自然的养生之道
宇宙与生命之【道】——养生之本
道的本原
超越感官,用心体悟自然之道
大道恍惚难识却真实有信
大道的本原性与独立性
和光同尘以体会大道
长生延年的玄机
畅玄
通神通道的玄机——玄牝之门
何处是玄牝
生命的本原之气
元气论
道家养生之道
顺应自然
至虚至静
修道长生
守一守中
卷二 修心以养生
调养心身
修心
调心
静心
正心
放心
诚敬
欢畅
节欲
卷三 炼气以养生
初学行气之法
胎息法
六字气诀行气法
六字气诀行气法
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炼气法诀
进取诀
淘气诀
调气诀
咽气诀
行气诀
炼气诀
委气诀
闭气诀
布气诀
服日月气法
炼行气之饮食法
顺应阴阳以行气
道家胎息法
胎息铭
诸真圣胎神用诀御气之法
海蟾真人胎息诀
徐神公胎息诀
烟萝子胎息诀
达摩禅师胎息诀
李真人(讳子明)胎息诀
玉石张果老胎息诀
胎息根旨要诀
胎息精微论
卷四 导引养生
导引名术——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
后世五禽戏
引妙法——八段锦
武八段锦
文八段锦
各家导引名篇
葛洪的玄鉴导引法
许逊导引势
十六段锦法
神仙导引法
按摩导引诀
逍遥子导引诀
卷五 房室养生
房室调养之道
性生理与寿命
欲不可绝
欲不可早
欲不可纵
欲不可强
保精少施
房室宜忌
慎用采战
卷六 饮食起居养生
道家的日常调养之道
道家饮食起居养生概要
适劳逸以养生
慎衣着以养生
节饮食以养生
谨居处以养生
调情志以养生
守节操以养生
卷七 内丹修炼——道家养生的最高境界
《道言浅近说》——初识内丹的入门读物
修炼心性
凝神调息
[中合]之道清静自然
打坐调息
《入药镜》——内丹学的先锋著作
入药镜
《金丹四百字》——内丹修炼的巅峰之作
金丹炼养法
附录:道家术语速查索引
明代寿星冷谦的养生祛病法:
冷谦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他十分善于养生,所倡导的养生健身法以简单实用而著称。据明史记载,冷谦活了一百五十多岁,而且在年过百岁时依然身体强健、颜如孩童。他所著的《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养生保健专书。
该书中介绍了许多具有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功效的导引方法。导引是一种中国古代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相当于现代的气功和体育疗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吐呐、屈伸俯仰和活动关节等,对中老年人十分相宜。

下面就介绍5则冷谦在《修龄要旨》中记载的导引法,供选用:
擦涌泉
擦涌泉即擦足心,每晚睡觉前,盘脚坐于床上,手握住脚趾,另一手摩足心,不快不慢地有节奏地摩擦,至足心发热发烧为止。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坚持摩擦涌泉,可以温养肾气,肾气充足,就能体健寿延。擦涌泉还可引血下行,对高血压、神经衰弱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闭息揉肾俞
端坐床沿,两脚踏地,然后闭口,舌尖顶住上腭,两眼向上看,同时紧缩提肛。两手叉腰,用大指指腹揉背脊两旁的肾俞穴(约与肚脐平行,脊旁寸半处),揉按百余次,直至全身发热。此方能壮腰固肾,对中老年人的腰痛和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闭息提肛,可以防治痔疮和脱肛。
摩目揉耳
以两手大拇指腹,揉按耳及眼角间的太阳穴,各按揉27下;再将两手搓热,熨摩两目及耳根发际处,各27下。坚持天天进行,可以确保耳聪目明。据说冷谦百岁后还能目看细字,耳闻八方,经常揉耳摩目,使局部气血流畅,营养充足,耳目又能得到调节,如此便可防止老化。
吸气开弓
两手作弯弓状,每吸气一次,作一次拉弓动作,左右各开弓四次,然后将气缓缓呼出。如此作5、7遍,感到心胸开阔,四肢轻快为止。既练了呼吸,又练了胸廓四肢,对于常伏案工作的人,每天作数次,既可振奋精神,又可防止呼吸道疾病和冠心病所引起的胸闷胸痛。由于一吸一呼配合拉弓动作,可使呼吸加深,有利于吐故纳新,所以也可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平卧吐纳
平卧床上,盖被去枕,两脚伸直。以鼻吸气四次,复以鼻呼气四次。将胸中废气呼出后,再用鼻吸气,气须极微,使鼻不感觉有气通过。如此反复吐纳,能除体中热及背痛之疾。
举手扶胁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抚按不用力右胁,以鼻吸气,接连深吸气七次,能除淤血结气。此法对肋间神经痛、慢性肝、胆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抚按不用力左胁,以鼻吸气,接连深吸气七次,能除胃寒、食不消化等证。此法对慢性胃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中华最经典的养生十六法:
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寿星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
1.发宜多梳
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2.面宜多擦
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运
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限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
4.耳宜常弹
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
5.舌宜抵腭
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6.齿宜常叩
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
7.津宜数咽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8.浊气常呵
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
10.胸宜常护
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邪侵袭。
11.腹宜常摩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12.谷道宜常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13.肢体宜常摇
四肢经常活动,平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14.足心宜常擦
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
15.皮肤宜常干沐浴
用手掌、于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即不宜开口呼吸,同时轻轻咬住牙齿,可保住气血,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

中医推崇的一首养生诗:
冷谦是明代著名养生学家。他在养生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修龄要旨》一书,书中有首养生诗,精辟总结了多种养生之法,被后世医家、养生家广为收录、推崇。
咽唾养生和导引养生: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
概括了“咽唾养生法”和“导引养生法”。前半句说的是咽唾养生法,即闲时静坐,凝神闭口,舌舔上腭,唾津自生,渐至满口,伴以舌尖绕齿30次,将唾津分3次漱咽入肚内,用意念将唾津送至丹田处。坚持日久,能润全身肌肤,灭五脏邪火而除疾。后半句是授人导引养生法,即暇时绝虑,想象真火自涌泉穴生起,随吸气渐引上双腿、脊背至头顶,稍停后再随呼气慢慢降入丹田。日久修炼此导引法,能使五脏调和,气通血活,神全体安。
腹宜常摩和抗衰老法:梦失封金匮,形衰守玉关
前半句教人“腹宜常摩”。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方法是:双手搓热,掌心相叠轻按脐上,顺时针方向旋转摩腹,小圈、中圈、大圈各摩12次。再双手搓两胁,摇摆7次,缓缓将吸入之气纳入丹田。常行之,不但止梦遗精,且助脾胃消化。后半句是说抗衰老,重在固守玉关(指丹田,亦称关元穴),并默运神气,中透三关(丹田,又称下丹田;中丹田——为膻中,在两乳头连线中间;上丹田——又称印堂穴,两眉间连线中点),自能促人精盈、气足、神全而推迟衰老。
治气滞食积和风寒伤感:鼓呵消积聚,兜礼治伤寒
前半句告诉人们“浊宜常呵”,即两手抱肩,停息鼓胸腹,待觉气促,抬头张口呵出浊气7次,反复做数遍,可治气滞食积。后半句是说外感风寒时,宜盘腿端坐,两手紧兜下身(男托阴囊,女按会阴),闭口缄息,默想真气自尾闾升,上脊背,透颈头,逐走邪气,后如行礼叩首5遍,可治风寒伤感之疾。
牙齿坚固和鬓发返黑:叩齿牙无疾,升观鬓不斑
前半句教人“齿宜常叩”。有谚语道;“晨起叩天钟(齿),牙齿健康身体好”,“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叩齿,就是用中等力度使上下牙齿叩击,做“咬牙切齿”状,每日清晨和三餐饭后,可叩击百余次。通过叩齿,可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以及头皮、面部的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血氧供应,有益健康。叩齿可先叩两侧大牙24次。大小便时,也宜闭唇咬紧牙关,可固齿防牙痛病。后半句是说闲时静坐,双眼念光上视眉额,默想神气自尾闾间上升下降,后纳入元海(脐下关元、气海穴),每次运行9遍。坚持日久,气血充足,鬓发返黑。
解除眼部疲劳和祛除头晕:运睛除眼翳,掩耳去头旋
前半句告诉人们“目宜常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又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肝肾之外候也。故而经常按摩,运转眼睛,不但能使眼睛清澈明亮,而且对五脏六腑气机运转亦大有裨益。方法是:两眼微闭,心平气和,眼球分别沿眼眶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16次,然后再做上下、左右运转各16次。而后,忽然睁开眼睛,向前平视3分钟,再以双手掌心相对,运用开合之法,使两掌得气,以双手掌心对着双眼烘烤3分钟。如此,再用双手点按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穴位。这种方法可使真气上行额头,逐走邪风,明目清脑,解除眼部疲劳。后半句是说掩耳去头旋法。中医认为,耳朵与心脏有密切联系,《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载:“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每天清晨或临睡时,搓两耳令热,以于急掩住,左右扭颈回顾,各七次,呵出浊气七口,水无头旋之疾,并剌激耳廓,对心脏亦有益。金代名医张元素在未得道时,头目昏旋,偏正头痛,就用此法而愈。此法无病行之,能添补髓海,有保健养生、益寿延年之效。
步履轻捷和面色红润:托踏应轻骨,搓涂自美颜
前半句教人每天清晨两手上举,如托千斤,双脚踏地,似坚石柱。左右脚分别踏托举各10次,日久,必脚健臂壮,步履轻捷。后半句告诉人们“面宜常搓”,又称浴面,就是人们俗称的“干洗脸”。方法是:闲时,双掌搓热,摩面10次,间伴漱津涂脸,拂擦数次。久之,可使血脉运行畅通,面色红润,肤华肌强,润肤防皱。
通滞气和固丹田: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
前半句教人“肤宜干浴”,即清心闭息,双手自头顶百穴始,摩至腹、两胁、两腰及两腿。可令气血通畅,疏经活血,防气滞痛症。后半句则是说丹田乃人体元气蓄积之处,善于生者,平素宜于静坐时多做意守丹田功。明代医家龚居中撰写的《痰火点雪》中写道:“定息抱脐,子午无间,动彻浮沉,湛然进退,旬日之间,下进五谷之精,真气自生,百功,上尽九重之蠹,暗涤垢腻,饥渴不患,寒署不侵,驻颜还少。”习练此法日久,能扶正固本增加健康。
素食养生和心静延寿: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前半句是说中老年人坚持淡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少吃膏梁厚味,有预防疾病、补身延年作用。《齐民要术》中早有记载素食菜谱,说明当时吃素的风行。明代《养生四要》中也曾再三提倡,应以“尚淡泊”的生活方式,通过素食,使身体强健。有文献记载:“夫养生之道,荤以强身,素以养神,神可交心,素食者常怀一棵素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食素无以明醒脑。素食素心,慈悲为怀,健康常在。”
后半句是说心无愁烦,心态平和,乃获健康,这是长寿之前提。《清静经》中载:“大还之道,圣道也;无心者,常清常净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何圣道之不可传,大还之不可得哉!”正如冷谦在《修龄要旨》中所作的一首诗做了很好的注脚:“大道修持怕有心,有心行道孽根深。却除幻想重增病,因假失真无处寻。”冷谦的养生之道今天仍值得效仿借鉴。
金庸笔下最有魅力配角:明初高道冷谦
[导读]与《射雕英雄传》传中的丘处机、尹志平等人一样,历史中冷谦亦确有其人,为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在道家养生、武术、道乐和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都有其历史原型。《射雕英雄传》传中的丘处机、尹志平等人自不必提,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极为出彩的配角——冷谦。冷谦与说不得、张中、彭莹玉、周颠并称“明教五散人”,冷谦在其中武功最高,人称“冷脸先生”。他言语不多,从不说半句废话,虽不热衷与人打交道,但眼底收尽形形色色,可谓是人如其名:外表孤僻冷傲,内心谦和稳重、古道热肠,可以算是金庸先生笔下最有魅力的配角了。
与《射雕英雄传》传中的丘处机、尹志平等人一样,历史中冷谦亦确有其人,为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在道家养生、武术、道乐和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 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元代和明朝初年人。他开始的身份是当和尚,与当时还是和尚、后来成为元朝开国元勋的刘秉忠是兄弟,与高僧、临济宗的传人海云禅师是朋友。冷谦早年在浙江活动,后和刘秉忠到山西大同,居南堂寺。1242年,元世祖忽必烈诏海云赴漠北,路经大同时邀刘秉忠和冷谦同往。三人以博学多能,被留在王府,冷谦和刘秉忠同时还俗,操儒业。刘秉忠用为中书平章事,即宰相;冷谦则做文人的事。他与赵孟頫成了好朋友,在浙江霅川,两人游四明卫王府,参观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的画,“忽发胸臆效之”,即突发奇想,要仿效学习,冷谦悟性高,不多久,他摹绘几乎可以乱真,并有所发展。冷谦成了中国名画家,至今传世的作品有《蓬莱仙奕图》和《白岳图》。
冷谦年岁大了,他又转为道士。史书说他在淮阳遇到一位“异人”,向他传授“中黄大丹”,并且把北宋金丹派南宗五祖张伯端的内丹术著作《悟真》送给他阅读。从此冷谦又成了著名道士。明朝初年,冷谦以道士身份隐居吴山。明太祖听说他知音乐,善鼓瑟,诏为朝廷的协律郎,帮助朝廷制定高雅的音乐,编排乐舞之制。冷谦写了两部音乐著作,一部《太古遗音琴谱》,宋濂作序,已佚;一部《琴声十六法》,今存。
冷谦晚年习炼丹术,著作有《修龄要旨》,专讲祛病健身的,至今还有指导意义。如其中的《导引却病歌诀》,在导引术中就很著名。导引术,就是现在讲的按摩,冷谦是最早的按摩大师!《却病八则》是讲按摩的八种方法,包括“平坐”、“临卧坐床”、“手捏两肩”、“并足壁立”、“静坐闭息”、“覆卧去枕”等,操作性强。如“平坐,以一手握脚指,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即将脚指略略转动,左右两足心更换握擦,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终不若子擦为佳。此名擦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他还写了一首《四季却病歌》,录此: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四定收金润肺,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冷谦生卒不详,最后有记载的活动已经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冷谦去世也传奇色彩很浓,《神异典》和《楚宝》有记载,大体说:冷谦有一个朋友,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向他求助。冷谦说:我告诉你一个藏宝的地方,但千万不能多拿啊,够生活就行了。朋友答应了。于是,冷谦就在墙壁上画了一张门,并画一只白鹤在门边把守。画好后,叫朋友敲门。门忽然打开,朋友走进室内,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原来这里是朝廷的金库。友人还哪里记得冷谦的话,放肆捞了一把。事情败露,金库失窃,追查到冷谦。皇帝大怒,派人捉拿冷谦。冷谦不仅没逃,还很配合,说我能遁能飞,一般的刑具奈何不了我,要把我装瓮(大缸),并且封盖,我才跑不掉。抓捕的人就照着做,冷谦主动入瓮。他一只脚先进去,然后端端正正坐在缸里。缸放在庭院里。等第二天押解,看缸里,空的,冷谦不知去向。捕吏慌了,连声呼喊,冷谦在缸里答应。捕吏把缸抬进金銮殿,禀告逮捕冷谦的情况。皇帝喊冷谦,果然在缸里答应。皇帝说:朕赦免你,你出来见朕。冷谦坚持说:臣有罪,不敢出!皇帝大怒,命令左右把瓮砸碎,里面没有人,而对着被砸碎的碎片呼喊,片片都有冷谦回答。
明代寿星冷谦的养生祛病法:
冷谦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他十分善于养生,所倡导的养生健身法以简单实用而著称。据明史记载,冷谦活了一百五十多岁,而且在年过百岁时依然身体强健、颜如孩童。他所著的《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养生保健专书。
该书中介绍了许多具有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功效的导引方法。导引是一种中国古代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相当于现代的气功和体育疗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吐呐、屈伸俯仰和活动关节等,对中老年人十分相宜。

下面就介绍5则冷谦在《修龄要旨》中记载的导引法,供选用:
擦涌泉
擦涌泉即擦足心,每晚睡觉前,盘脚坐于床上,手握住脚趾,另一手摩足心,不快不慢地有节奏地摩擦,至足心发热发烧为止。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坚持摩擦涌泉,可以温养肾气,肾气充足,就能体健寿延。擦涌泉还可引血下行,对高血压、神经衰弱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闭息揉肾俞
端坐床沿,两脚踏地,然后闭口,舌尖顶住上腭,两眼向上看,同时紧缩提肛。两手叉腰,用大指指腹揉背脊两旁的肾俞穴(约与肚脐平行,脊旁寸半处),揉按百余次,直至全身发热。此方能壮腰固肾,对中老年人的腰痛和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闭息提肛,可以防治痔疮和脱肛。
摩目揉耳
以两手大拇指腹,揉按耳及眼角间的太阳穴,各按揉27下;再将两手搓热,熨摩两目及耳根发际处,各27下。坚持天天进行,可以确保耳聪目明。据说冷谦百岁后还能目看细字,耳闻八方,经常揉耳摩目,使局部气血流畅,营养充足,耳目又能得到调节,如此便可防止老化。
吸气开弓
两手作弯弓状,每吸气一次,作一次拉弓动作,左右各开弓四次,然后将气缓缓呼出。如此作5、7遍,感到心胸开阔,四肢轻快为止。既练了呼吸,又练了胸廓四肢,对于常伏案工作的人,每天作数次,既可振奋精神,又可防止呼吸道疾病和冠心病所引起的胸闷胸痛。由于一吸一呼配合拉弓动作,可使呼吸加深,有利于吐故纳新,所以也可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平卧吐纳
平卧床上,盖被去枕,两脚伸直。以鼻吸气四次,复以鼻呼气四次。将胸中废气呼出后,再用鼻吸气,气须极微,使鼻不感觉有气通过。如此反复吐纳,能除体中热及背痛之疾。
举手扶胁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抚按(不用力)右胁,以鼻吸气,接连深吸气七次,能除淤血结气。此法对肋间神经痛、慢性肝、胆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抚按(不用力)左胁,以鼻吸气,接连深吸气七次,能除胃寒、食不消化等证。此法对慢性胃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千古奇人鬼谷子的养生奥秘:
鬼谷学派的养生理论
鬼谷学派的养生理论本属于朴素的经验总结,但在后世的流传和附会中分别被引入了不同的境地,医家讲服食引导、仿生煅炼。仙家则讲冲举成仙、长生不死。所有这些不过是后人的发挥。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来看,鬼谷养生的主要观点是精神与物质并用,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鬼谷子》一书有《本经阴符七术》,其中有“盛神”、“实意”、“养志”之说,在《持枢》和托名鬼谷子的《阴符经注》中又有保身、守时等理论。此外《本经阴符七术》中还有:“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散势法鸷鸟”、“转丸法猛兽”、“损兑法灵蓍”之说,这些质朴的说法,也可理解为类似五禽戏的仿生保健方法。鬼谷子养生说是中国最早的养生理论之一,尊奉鬼谷养生说的门徒是中国仙家的一个重要流派。鬼谷子的养生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盛神:《本经阴符七术》认为:人身上有五气,即心、肝、脾、肺、肾。精神是五气的统领,心灵是五气的居处,道德是五气的根本。认为“养神之所”在于道。道是神明之源。品德可养五气,心志自然可生术。术是心气所借助的手段,是魂魄的使者。九种器官、十二种住处都是气的出入口,是心的控制器,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从内部进行修炼就会明白道数。认为人生在世上,都是在自然之中。人所以能知道事物,就是九种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对哪些事物疑惑时就需要通过心术去掌握。心术勾通之后五气就得以滋养,可以使精气固住。宁静可以养气,养气可以宁静。假如能修炼到精神常住那就叫“从神而化”,对身体来说就是“得道成仙。”“得道成仙”就是跟自然相同,跟道数相合,坚守无为的原则,心怀自然,滋养五气。
养志:《本经阴符七术》认为:养志是由于欲望不能都得以实现,需要养志以通达。心志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心神就会散漫;心神散漫,志气就会消沉;志气消沉,思想就不痛快。所以心气如能有所抑制,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过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就痛快。思想通了,气也就顺了,于是闷气也不会产生。为此,在内要以培养五气为主,对外要以谅解他人为主,这样就会心情舒畅,安分守己。要使用一个人,要先看他养气的工夫,以知道他的修养和欲望,然后再了解他的爱好和才干。如果心气得不到修养,心志就不会坚定;心志不坚定,情绪就不会愉快;思虑就不会通达,志意就不会踏实;志意不踏实,应对就不会周到;应对不周到,就会使心气空虚。那就等于丧失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就会陷入迷惘。养志的目的就是安定自己;心绪安定,意志就坚定;精力就不分散,就会常有灵感。
实意:《本经阴符七术》认为:人心都需要安静,思虑都希望深远。心安静则精神爽;思虑能深远,计谋就有威力。实意需要无为,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思绪不为外界所动,这样才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幻境,任思绪驰骋往来。于是就观察开天辟地的道理,了解大自然造化万物的功力;掌握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然后探讨治国安邦的政治途径。因此,不出门就可以明白天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天道。没看见人民就可以发布命令,没推行政令就可以使天下大治。
保身:《持枢》中说:“春季耕种、夏季生长、秋季收割、冬季储藏,是天时的正常运行。决不可改变和违背这些规律。违背了这些规律即使暂时成功了最后也要失败。所以作为人君就像天的中轴一样,担负起生聚、教养、收成和储藏等重任。在生活中绝不可违背和抗拒这些规律,非如此即使暂时兴盛,最后也要衰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鬼谷子在注《阴符经》说,经历寒冬的草,被盖上就不会枯死;裸露在外,就要受伤。草木皆如此,更何况人呢?最重要的是珍惜时光。”
守时:鬼谷子注《阴符经》说:“天、地、人三者之间是互相侵害的关系。饮食可以治疗百病,但饮食不当就会生百病;运动可以平复万物,但运动不当就可以伤害万物。所以把握时机是最关键的,不能有一点差错,早了会太过,晚了又不及。所以贤能明达之士善于把握时机,不肖者只会保命。”
仿生:在养生学说中有著名的“华佗五禽戏”。其实《鬼谷子》中已有了类似的养生方法。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就提出了一套养生方法。其中有“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本经阴符七术》尽管内容复杂,不尽言仿生之术,其方法也不尽具体完善,但从总体上仍可给人以某些启示,不失为中国传统仿生理论的一个源头。

药王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一千四百多年前道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的“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的养生之法,真可谓言简意赅,精辟独到。

一、口中言少
即说话要少。俗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果一个人每天总是口若悬河,长时间地夸夸其谈,按中医讲,将会耗散掉身体中的大量精、气、神。而津液与气是人生命之本,如长久耗散,最终就会导致伤神成疾。另外,少言还可减少许多是非。我们常说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是非常有道理的。是非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对养生有利。
二、心中事少
中医认为,多思伤神。而所谓“心中事少”,即要清心寡欲,不要思虑过度。在生活中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不妨学得“糊涂”一点,这样不仅可以少生气,并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麻烦少了,心情也就舒畅了,这样不但对健康有利,而且许多疾病还可以会不治自愈。所以我们平时要尽量减少和抑制不良情绪对精神的影响,做到心中事少而怡然自得,以保持内心的恬淡娴静,从而颐养天年。
三、腹中食少
所谓“腹中食少”,即吃饭只食八成饱。《黄帝内经》中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养生三要》中云:“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古人也讲:“欲求无病肠中清,欲得长生腹中清。”这就是说,过量的饮食会引起我们肠胃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会使肠胃功能逐渐衰退,以致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据研究显示:少吃,可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并可大大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少吃,还可不断清除体内有害活性氧,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有利于维护体内活性氧的平衡。
四、自然睡少
自然睡少,即高质量的适度自然睡眠。传统医学讲:“久卧伤气。”如果我们过度地贪图安逸,缺乏活动,就会引起人体气血行动不畅,筋骨脆弱,脏腑功能减退,不利于我们的健康。而“自然睡少”的再一层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做到上面的“三少”,精、气、神就不会有过多的消耗。而精力充沛了,也就不需要用更多的睡眠来补充体力。就像道家所说:“精足不畏寒,气足不思饭,神足不思眠。”现代医学也证明,适度的睡眠确实有利于长寿;另外,成人的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健康,而最佳的睡眠时间应该控制在每日7-8个小时为宜。所以说,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是不要太贪床为好。


文章分页:1 
 版权所有:南京尚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49715号-1